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

谈“对偶”

来源: 文学语言汇 时间:2021-06-17

对偶也叫做“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组成的两个句子叫做“对子”。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式整齐,语意清楚,音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就语言艺术而言,一副对子往往是一首律诗的精华,就表达功能而言,一副寥寥数字的对子常常包含着极丰富的思想内容或者揭示出很深的哲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旨甘为孺子牛”这副对子十分鲜明地概括出了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子则活龙活现地勾画出了那种嘴上夸夸其谈,实际没什么真本事的人的形象。一副好的对子可以使人爱不释手,牢记多年乃至终生不忘。怎样才算一副好的对子呢?严格说起来,一副好的对子要满足下面的四个要求:字数相等、词性或结构相同、平仄相拗、意思相关。记得幼年时,我的父亲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秀才,他的门前是别人家的一片竹林。一天,他挥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上联是“门前一片竹”,下联是“府内万卷书”。竹林的主人看不惯秀才的傲气,故意将竹子全部砍掉了上半截,想让秀才出丑。秀才深知其意,便在上联的后面加了一个“短”字,在下联的后面加了一个“长”字。对子便成了:“门前一片竹短,府内万卷书长”。竹林的主人见自己戏弄秀才不成,又羞又恼,一气之下便把竹林全部砍光了。心想,看你个秀才这回怎么对!秀才不慌不忙,又在上联的后面加了一个“无”字,在下联的后面加了一个“有”字。对联又成了“门前一片竹短无,府内万卷书长有”。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仔细琢磨,这个“长”字用得就未必得当。而对子本身则是相当规范的。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无疑的。 “门前”对“府内”,都是由名词和方名词组成的方位结构; “一片”对“万卷”,都是数词后面加量训的数量结构;“竹”和“书”相对,都是名词;“有”对“无”,都是动词;“短”和“长”同是形容词。词性和结构对德都很严谨。再说平仄相拗。古代汉语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入声和起来就是仄声。与平声相对。现代汉语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二声中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则相当于上声和去声。所谓平仄相拗,就是在一副对子里上句中的平声要对下句中的仄声,上句里的仄声要对下句里的平声;在同一句中要做到平仄相间,如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读起来就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为了说明对子的这个特点,下面引用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从前,有个卖豆芽的,清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的上联是七个“长”字,下联也是七个“长”字,看的人都不解其意。卖豆芽的不识字,听见别人议论,以为是写对联的人捉弄他,于是去问写对联的人。写对联的人来到他的门口,当着众人的面把对联念了一遍,众人一听都恍然大悟,伸出大拇指称赞对联写得好。他是这样念的: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zhang chg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意思是往长里长,往长里长,长长地长;长得长,长得长,越长越长。这副对联只有一个字,两个音,可是读起来十分和谐, 很有节奏,原因就是它做到了平仄相拗(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这不过是个文字笑话而已,但是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平仄相拗是对子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子中的上下两句的意思要相关,绝不能把毫不相关的两句话硬凑成“对子”。对子的意思相关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两句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相互间起补充作用。这种对子叫做“正对”。春节到了,学生给老师送了一副对联: “兢兢业业今朝歌声遍校园,勤勤恳恳来日桃李满天下”。这副对子就属于这一种。第二种是“反对”。“反对”是两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相互间从反面起衬托作用,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例如,春节期间有人家办喜事,贴出一副对联“除旧岁又除旧习,迎春更迎新人”便是反对。第三种是“串对”。前面两种对子,上下两句是并列的。 “串对”则不是这样。串对上下旬之间是连贯,因果或递进的关系。例如前面故事中的对子“门前一片竹,府内万卷书”就是串对。从意思上看,两句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既不相反也不相对。它不象正对和反对那样成并列关系,而是上句只为引出下句而存在,下句才是对子所要表达的中心。在古律诗中对于对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除了上面四个条件之外,还要求上下句绝不能有重复的字。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对偶就没有那么严格了,个别的字可以偶有重复,平仄关系的要求也松得多,只要字数相同,词性或结构大体一致,意思相关,读起来和谐就是了。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