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生来就是个豁嘴,从嘴唇到牙花子,一直豁到鼻腔。大概他爹娘嫌他长得难看,夜里把他扔到野地里。第二天多亏李老汉早起下地搂豆叶,听见了他的哭声,把他捡回来,才保住一条小命。李老汉一辈子没成家,也没儿女,捡个孩子虽然豁,可也疼得如同真金子命根子,起名叫李发,意思是希望他日后能发家,养老送终,继承香火。
李老汉人很勤快,全村百几十户人家,谁家有个啥事,他都慌在头里去帮忙,所以人缘很好。如今李老汉捡了个孩子,那些有奶水的嫂子婶子们,有空儿就跑来喂李发几口,小李发也没受什么委屈。穷人家的孩子好喂养,到李发能吃动饭后,李老汉硬是半粮半菜的,把他养成了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
李发受李老汉的影响,也养成了热心助人的好品德。他很聪明,不但犁耧锄耙,割麦扬场是把好手,还学了木工泥工、编席窝篓、修锁配钥匙、锯盆钴露锅等手艺。无论谁家用他只要言一声,他宁愿自家的活不干,也赶快跑过去帮忙,干了活,不吃人家的饭,也不要人家的钱。所以大家也就很看重李发,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从没人说李发的嘴豁什么的。
尽管李发弄啥啥中,可就是在亲事上不如愿。十八岁时,婶子大娘们就开始为他张罗媳妇,一直到二十八岁,说的闺女有几十个,可一个也没定下来。不是大家不真心,而是那些姑娘们一听说李发是个豁嘴,立马就回绝。一般大的伙伴们,孩子都四五个了,李发仍然是光棍一条。
李老汉也很着急,求亲戚告邻居,请求他们为自己的孩子说个媳妇,甚至许下条件,只要能给俺说成个媳妇,要啥俺给啥。李发也知道自己的短处,长相难看,说话不把风,谁家的闺女愿意跟自己过呀?他劝爹说:娶不上女人,大不了打寡汉,急也没用。爹到不能动的时候,我照样伺候爹,决不叫爹受罪。爹说:我死了呢,到你老了,谁伺候你呀?李发说:车到山前必有路,等吧。
你还别说,又过了一年,二大娘给李发说了一个,是她娘家姑夫的老表的小舅子家闺女,比李发小六岁,说不讲相貌只讲人品,李老汉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亲事一定下,那头说不要彩礼也不叫相亲,自家定了喜期,到时候只管打车去接就行了。李发怀疑说:那闺女是个傻子吧?爹说:管他呢,人家不嫌弃咱,咱还有啥说的?只要是个女人就行,是女人就能给咱传宗接代!
十一月初二的好儿,车一去,真的把新媳妇拉回来了,全村人都来贺喜看新媳妇。新媳妇一下车,人们都惊呆了:杨柳细腰高条个儿,大红棉袄绿裙子,衣服穿的合身又得体,走起路来袅袅婷婷如同出水芙蓉。单讲身材,全村的姑娘媳妇里边还没有这么漂亮的人。人们都说,这是李老汉爷儿俩积德行善积下的福。只是新媳妇头上戴着红子,看不见脸蛋儿长得什么样。几个小伙子慌着去揭红子,二大娘拿着根棍子拦着说:懂不懂规矩?一边去!不进洞房,就是新郎官儿也不能揭这红子!小伙子们吓得伸着舌头伴着鬼脸跑一边去了。
拜了天地入了洞房,二大娘一直守着新媳妇,谁也不准揭盖头。众人只好看新媳妇的嫁妆。两口樟木箱子,两个大立柜,一张八仙桌子,四把椅子,外带铜盆油罐子、盆架花匣子。箱子里一捆捆棉布挨着挨、排着排,满满的立放着。柜子里单的双的棉的,全部是衣裳。光看这布这衣裳,也够他一家穿半辈子的。花匣子里除了木梳镜子,还有一大摞子芝麻焦馍,那焦馍只烙得连个糊花儿也没有,芝麻尖儿对尖儿,肚儿对肚儿,密密麻麻的平摆着。人们抢着吃,呀,焦酥焦酥的!看得人们啧啧称赞,吃得大家口角生香。李发娶了个能干的好媳妇!
人们闹腾到天黑还不肯离去,就是想看看新媳妇的长相。二大娘实在没法了,只好喊来李发揭去红盖头。啊!新媳妇浓黑的头发,弯弯的眉,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高高的鼻梁,白净的脸,漂亮!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的大美人!再往下看,就有些美中不足了,啊!和李发一样也是个豁嘴。大家不免有些遗憾,这么漂亮能干的人,怎么会是个豁子呢?
尽管人们有些遗憾,但这遗憾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大家看重的是李发的为人,反倒觉得李发的嘴豁并不是什么缺陷,那么新媳妇就是嘴豁点儿却很能干,又有什么呢?人的长相哪有十全十美的!
遗憾归遗憾,洞房还是要闹的。新媳妇三天没大小,那些叫婶子的、喊嫂子的、甚至连大伯子哥也都来了,挤了满满一屋子,都想随时给新媳妇出个难题儿。向新娘子要烟的要糖的,叫新郎官儿新娘子亲嘴儿的,闹哄哄的不亦乐乎。新媳妇落落大方的搬板凳倒茶,还主动的把压箱底儿的烟卷儿糖果儿拿出来散给大家,叫干啥干啥,甚至连跟李发亲嘴儿也是不怯不惧的,众人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闹腾到半夜,有人说,时候不早了,该叫新媳妇歇着了。众人也就散了。
人都走了,李发上上了门,亟不可待的搂着新媳妇倒在了床上。新媳妇说:别方(慌),飞(吹)了灯着!李发说:你飞(吹),你飞(吹)!新媳妇说:你飞(吹),你飞(吹)!李发扭过脸对着灯,啊飞,啊飞,吹了两下没吹灭。新媳妇坐起来,点着李发的脑门子说:就几(知)道猴儿急,下(啥)材料子,连个灯也飞(吹)不灭,看我的!啊飞,啊飞,吹了两下也没吹灭,嘻嘻笑了。李发坐起来,凑到灯前,啊飞,灯灭了。
突然,床底下有人哏儿哏儿哏儿的笑起来。新媳妇说:快,床底下有银(人)!李发点上灯,说:谁,快出来!不出来,我拿棍子捅了!两个人乖乖的爬了出来。一看,是两个叫嫂子的。不知道啥时候钻到床底下,准备偷听话哩!
第二天,新媳妇就下厨做饭,做好饭,恭恭敬敬的端到桌子上,说:爹,发,您俩吃饭吧!李老汉喜欢得胡子一翘大高,李发更是高兴,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有人给自己端饭。三天走了头趟亲戚回来,新媳妇就用自己的布和棉花,给爷儿俩一人做了一身单衣裳、一身棉衣裳,外带一件小夹袄。老爷子乐得见人就谝(夸耀),这是俺媳妇给我做的!街坊邻居都说,李老汉真有福,娶了这样一个好儿媳妇!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发媳妇不但孝敬公公,还善待邻居。她能织会铰又会做,村里人谁家想织个花布,请她去经线子上机子,谁家想做件新衣裳,请她去铰铰做做,都是有求必应,从没拖过懒。李发媳妇很明理,谁家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夫妻之间有了矛盾,磨了嘴生了气,她主动去劝解,虽然她说话有些不把风,可是说的道理很实在,话也很中听,将心比心,那些气呀矛盾呀马上就烟消云散。所以大家都很尊重她,从没有人说过豁嘴使她伤心的话。媳妇们也都悄悄地向她学习,善待公婆孝敬老人。姑娘们也不敢在爹娘面前说嫂子的不是,爹娘也都把媳妇当成亲闺女看待。后来,李发媳妇生了一男一女,直如粉雕玉琢的一般,不但嘴不豁,浑身上下连疤瘌儿也难找到一个。俩孩子上学念书就像喝书的一样,小学中学,一直念到大学,都当上了*干部。村里人都说,这是人家爹娘人家爷爷积得的。
李老汉算是掉进福窝里了,儿子媳妇孙子孙女比着孝顺,不愁吃不愁喝,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可是老人闲不住,家里活地里活收拾得井井有条,没事了还帮爷儿们邻居做些事情,身子骨一直很硬朗,活到八十多,无病而终。
李发两口子吹灯的故事,虽然大家都知道了,可谁也没有拿这当笑料取笑过他们。如今,李发两口子也作古了,那吹灯的故事,只是偶尔有人说一说。